從臺灣來的女孩
1986年3月,生活在臺灣省臺中市的臺胞張天飛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攜妻子彭政妹、小女兒張瓅瑛到向往的祖國大陸去,當時年僅11歲的張瓅瑛,聽說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十分高興,想象著一個奇妙的世界。對于張天飛夫婦來說,盡管內心十分向往祖國大陸,但真要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還是憂慮重重,最擔心的是小女兒的未來,前途撲朔迷離。
那時,兩岸還是隔絕往來,張天飛一家人離開臺灣后,先抵達日本,在那里生活了半年,1986年10月來到了北京。不久,一家人選擇定居三明市,從此開始新的生活。22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女孩張瓅瑛如今應該34歲了,今天的張瓅瑛和她的家人生活得怎樣?
2006年春節前,三明電視臺播放著一個鏡頭,一位身著桔紅色大衣的女士正在家里布置春聯,家里紅火、喜慶,年味十足。恰逢幾個學生來給她拜年,學生們為老師送來新春的祝福。輕松活潑的樂曲,節奏歡快的舞蹈,伴隨著動聽的旋律,大家情不自禁打起拍子輕聲唱和,幸福和歡樂寫滿每個人的臉上。 一曲《新年好》表達了大家共祝祖國繁榮昌盛,共祝兩岸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心愿,這個鏡頭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這位女士就是張瓅瑛,那幸福的笑臉,歡樂的家庭,展現出張瓅瑛在三明生活的一幕情景。
23年,彈指一揮間,34歲張瓅瑛已經成為人妻人母了,現在是三明實驗小學的一位音樂老師。她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彬彬有禮,說話溫文爾雅,輕聲細語,和她的家人一直生活在三明市區,回憶往事,張瓅瑛酸甜苦辣涌上心頭。
到三明定居后,張瓅瑛和她的家人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父母兩人都安排在三明市房地產公司工作,張瓅瑛進入了三明列東小學讀書。在學校里,張瓅瑛總像一支百靈鳥十分快樂,雖然兩岸課程差別是很大,但張瓅瑛適應能力很強,因為語言相同,溝通容易,很快就融入了這里的環境。張天飛工作穩定后,就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他希望女兒成為一個素質全面的人,今后競爭起來更有優勢,從小就需要在多方面打好基礎,夫妻一合計,為張瓅瑛買了一臺鋼琴,并聘請老師輔導。良好的教育使張瓅瑛很快茁壯成長。她讀完列東小學后考入三明二中,1991年9月她從三明二中初中畢業就直接考入了福州師范藝術分校,畢業后就一直在三明實驗小學擔任音樂教師。
張瓅瑛已經在實驗小學度過了15年,她把自己的追求和夢想都傾注在音樂的殿堂里。15年里,張瓅瑛做個音樂的有心人,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中的美,音樂中的愛,她不但挖掘音樂中美的音符,愛的音符,也引導學生把音樂與各個學科緊密聯系一起。有一年,張瓅瑛發現孩子們雖然喜歡上音樂課,但是對于音樂測試卻很畏懼,于是她就嘗試著創設輕松、愉快的測試氛圍,安排豐富多彩的測試內容,選擇靈活、多樣的測試方法,運用“音樂樂園”等形式,體現“寓考于學、寓考于玩、寓考于動、寓考于樂”等特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今,孩子們提到“小小音樂會”就會神采飛揚,在這種情境中孩子們盡情表現,展示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她注意根據學生的性格和稟賦,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覺和興趣,并從中發現了一些好苗子,組成了音樂特長班。在課外活動中,她常把學生拉到山野里、草地上,演唱各種歌曲,“音樂本來就該回歸自然嘛”。
“能感受音樂中的美所帶來的愉悅是無與倫比的。”每節音樂課,看到孩子們沉浸在音樂之中,看到下課鈴聲中孩子們眼中那份戀戀不舍的眼神,特別是調皮的學生也能沉浸音樂,流露出的自然感情,張老師心里就無比欣慰。2006年,六年級的學生張填剛進電鋼琴班時,是個對電鋼琴有著濃厚的興趣卻又毫無基礎的學生。張老師手把手地教她,激發她對音樂的愛好,張填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通過了考績,成為音樂愛好者。2007年暑期,張老師指導學生在省、市電子琴專項比賽中再結碩果,在省音協電子琴委員會、市音協、市青少年宮主辦的電子鍵盤樂器比賽中,市實小學生羅杭獲一等獎,張晨獲二等獎,鄭熙獲三等獎;在市音協主辦文藝出新人賽電子琴比賽中,學生張釗英、陳智歆、羅杭獲金獎,張晨獲銀獎,鄭熙、楊浩文獲銅獎。1997年以來指導學生在市級比賽中獲一等獎的有8人次,二等獎的有8次;指導學生電子琴考級 50 人次,其中有4人已過最高級;指導學生鋼琴考級5人次,其中有 1 人已過最高級。她撰寫的《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等20多篇文章先后在《三明日報》、《三明僑報》、《三明高專報》等報刊發表。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她先后自學獲取了福建師范大學大專、本科學歷。她先后被評為學校首屆學習型教師、教壇新秀、先進教師、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和優秀輔導員,福建省少年兒童業余藝術學校三明分校首批十佳教師和優秀指導教師。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她還十分熱心社會活動,經常應邀主持各種文藝活動,先后當選為市、區兩級政協委員,省、市兩級音協會員,市臺聯常務理事,市第八屆婦女代表,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并擔任市民革祖國統一委員會副主任,梅列區五屆政協優秀委員,民革三明市委“社會服務工作先進個人”,市臺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統一事業做出貢獻優秀臺胞”等榮譽稱號,積極為祖國統一做出貢獻。
張瓅瑛的愛人是機關公務員,現在有一個6歲的女孩,夫妻相敬如賓,家里和和睦睦,她對丈夫溫柔體貼,凡事尊重丈夫的意見。令張老師痛心的是,她的父親不幸于2003年病逝,母親這幾年身體也不大好,照顧母親和孩子使她整天變得十分忙碌,她感覺自己還是很充實的。她教育女兒從小文明禮貌、關愛他人,讓女兒學聲樂、美術、舞蹈、識字、英語等,鼓勵孩子要多學本領,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張瓅瑛睦鄰關系也非常友好,隔壁鄰居夫妻都是生意人,經常不在家,孩子的學習沒人監督,張老師就承擔起幫助鄰居家孩子監督學習的責任,每天讓鄰居家的孩子到自己家來做功課、練琴,鄰居們都說,與張老師做鄰居真好,
談起音樂,張瓅瑛充滿著激情,她說,音樂教師這職業給了她生命歷程中不息的激情和美的享受,面對未來,她愿意一如既往地扎根在三明這塊熱土上,用美的音符感染孩子,讓愛的音符彌漫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繼續傾注自己全部的熱情,澆灌這朵屬于教育的藝術之花。
確實,張瓅瑛已經完全融入了三明這片土地,她熱愛三明,在這里辛勤工作,養育兒女,孝敬老人,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她已經越來越成熟了,對未來充滿著信心,但她仍然日夜想念著臺灣家鄉,想念著那里的親人,從離開臺灣那一天起 ,由于多種原因,她就一直沒有回去過,希望能夠盡快回老家去走走,那是一個讓她魂牽夢繞的地方。